close

媽媽不只是個角色

而是個純粹的女人

而人

都有寂寞

 

有人說:媽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,而且是一輩子、終身職務。沒有年休、特休,沒有病假的權利,沒有一個節日可以讓母親正大光明持續一段日子的休息(就算是母親節也只是吃大餐送禮物聊表心意罷了)。母親的角色字典裡沒有退休兩個字,好像是只要當了母親就是一輩子的母親,就算孩子已經長大成家了,在母親眼中永遠只是孩子,永遠的放不下心,不論是已經有了孫子的祖母,孫子的母親在她眼裡仍是個孩子,永遠的長不大。

 

一開始看書目時,並沒有多大的興趣,不懂為何要命名為森之眠魚,就算現在把整本書看完了,我還是不懂(無領悟力的人),不過倒是挺喜歡書的封面設計。會看這本書單純因為很喜歡寫了《樹屋》的角田光代,對我而言,角田光代的名字不如代表整個日本現代小說巨摯的村上春樹有名,認識她可以說是偶然,在前幾年的書店試閱本中看到了樹屋的介紹,讓當時的我很衝動的想把它看完,簡介深深勾動我的心,整個大時代底下的一家族,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,而是底層小人物,彼此間家族的羈絆,不是很明顯,但是深藏其中無法躲避,家族中的特質讓每個人天生慵懶、毫無目標的生存。這種描寫日本近代社會現象小說,讓我為之著迷,覺得自己也是其中一員,不知生活為何目的,想了解自己的角色,不想一直陷入低迷的自我。樹屋是本療癒小說,療癒大時代底下惶然無知的自己。很喜歡角田光代描寫角色的觀點,很細膩,很寫實,讓人看了融入其中,不會有虛無感,像踩在雲端一樣。因此,雖然只有看過這本書,卻讓我想更加多認識她一點,森之眠魚是我偶然找到的一本書,雖然書名讓我覺得像抽象小說,我還是翻來看簡介,看了後覺得很像我很喜歡的一部日劇,同樣是社會寫實的「喪失名字的女神/媽媽們的戰爭」只不過日劇多讓我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,演技出眾的孩子們讓人看了真的有心碎的感覺,一步步看著心愛又溫柔的媽媽走向毀滅之路,自己卻無能為力,只能不斷的說對不起,那段自白讓我哭得無法自己,加上懂事的孩子,不讓母親擔心默默的承受著不平等,其實,孩子比母親想的更敏感、懂事,大人說什麼做什麼他們都懂,也會學習,所以周遭的敵意就算不是針對孩子,但是移轉性的效果也會波及孩子們,孩子們不只承受同儕之間的壓力,母親寄予孩子們的希望,孩子們希望的家庭和樂,很容易讓孩子們粉身碎骨,小小的身軀無法承受。

 

兩種期待加起來讓我更加想看森之眠魚,主力觀點集中在母親們身上,五位不同背景、思想的母親,她們圍繞在孩子們、家庭、升學、人際、自我…各式各樣的挑戰接踵而來,她們背著母親的稱謂,有時共同戰鬥,但多半是孤軍奮戰,所謂的「媽媽友」,並不平和相處,她們有著許多不可告人的私事、秘密,無法像知心好友一樣全盤托出,就算是死黨,也一樣有著無法對人說出口,或是不知如何說出口的黑暗的自己吧!就像京極夏彥《前巷說百物語》中的〈兩口女〉心裡有些灰暗、汙穢的念頭。凡是人,均有兩口「欲筆直行於中道——根本是難於登天。」雖然不見得這麼黑暗,但是人心中總有些七情六慾,貪嗔癡、無法看破之事。「嫉妒」是最最無法看破的,知道人與人之間是禁不起比較,但是內心卻忍不住這麼想,憑什麼她擁有這些,想讓她變得跟自己一樣慘,一起墮落,一起舔拭傷口,想到要恭喜對方就覺得一陣噁心,無法真誠面對他人擁有的好運、無法給予誠摯的祝福,總希望自己不是最後一個,妳也有的我也要有,不想別人追上我,不想別人這麼依賴自己,不想自己的努力別人平白無故也可以得到成果,誰說,是媽媽們就不可以有這些想法?媽媽也是人,不該給與她們那麼多的框框、世俗的偏見,她們也需要自己的空間,也需要大家的關心,不是給與一句「妳自己決定就好」、「男主外女主內」、「我只負責經濟,妳管好孩子就好」、「我不想聽妳的抱怨」、「我不想聽妳說話」…媽媽在孩子眼裡是一個典範、模範,但是私下的她們也是一個女人,也會有不滿的情緒、怨恨、寂寞、孤獨,她們不是完美的人,也會犯錯,需要人去包容、體諒。「喪失名字的女神/媽媽們的戰爭」說的對,媽媽不是一開始就是媽媽,她也需要不斷學習如何當一個媽媽,她會犯錯、退縮、沒自信、委屈、遲疑,這是一個不斷進步成長的角色,沒有人一登場就演出完美,沒有人該為母親下一個定義,母親有百百款,沒有人可以指責對方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,母親會不斷為孩子改進,只需要給她時間好好的思考,給她下一步的空間,愛孩子的心無可比擬。

 

敬全天下為孩子不斷付出心力的母親。感謝您。

arrow
arrow

    水鹿花星明Y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